从旧基建迈向新基建 中国经济稳步的增长方式真正转换_新闻资讯_乐鱼官方是赞助了大巴黎|官方网站入口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从旧基建迈向新基建 中国经济稳步的增长方式真正转换

时间: 2024-03-02 11:53:42 |   作者: 乐鱼官方入口

  近10年来,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已从2008年4万亿元投资的铁路、公路、机场、桥梁、码头水利工程等“旧基建”转向到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科学技术创新领域的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等消费升级重大民生领域的“新基建”;也即由民众熟知的传统“铁公基”投资项目转向民众尚未全面认知的新领域、新方式、新主体、新内涵等“四新”“软公基”投资项目。

  对2008年我国实施4万亿元刺激经济的基础设施投资,至今仍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但我们看待或评价经济政策利弊或效果,至少应从客观经济实际以及历史作用两方面出发:从客观角度看,旧基建投资了四万亿元,当时为摆脱全球金融危机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带来严重的负面冲击,挽救经济速度的过快下滑,试图通过强力投资来刺激经济的增长,但却忽略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货币泛滥造成产能过剩、通货膨胀、房价飙涨、巨额地方债务、银行坏账、生产率水平下降、低效投资和严重的资源浪费等等,使中国错失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期,造成长期型结构性不均衡。但这也是没有很好的方法的事情,是当时无法回避的不二选择。

  同时,从长期社会作用看,2008年4万亿元投资建设的“铁公基”项目发挥了重要的社会经济作用:使我国高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大大延伸和增加,大批新机场得以开工建成、老机场得以扩建、还有大批国内支线机场得以建成,还有大型的桥梁、码头水利工程得以建设竣工,为我国交通状况彻底改观跃升为世界首位提供了强大推力,令举世瞩目,也赢得了世界各国称赞。同时,中国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国后来十多年国内外经济贸易往来提供了可靠的交通保障、为吸引大批国外旅游来中国旅游观光以及学习取经提供了强大“磁场”,更为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夯实了牢固的支撑。

  众所周知,投资、出口、消费仍是拉动经济稳步的增长的“三驾马车”,尤其基础设施投资更是托底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在中国经济面临“三期叠加”新特征之时,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这为我们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提供了依据,也更要求我们既要保持战略定力,又要持之以恒地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树立危机意识和风险管控意识,及时有效地发现和果断处置有几率发生的各类矛盾和风险。

  同时,又要汲取过去“新基建”中一些问题的教训,始终抱定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调控部门坚持不走“高能耗、低效率”的基建老路,而将更多地去关注新产业、新经济,避免新基建的重复浪费,把资金用在最需要能发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行业产业领域,加快中国产业经济结构转型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实现经济稳步的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于是,中央积极财政政策很明确的一个发力点就是冲向“新基建”。因为发力“新基建”既能对冲当前经济的下滑,托底经济,又有助于经济结构的转型。同时,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决策者们提到了“要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其中具体指出了政策将要发力的“新基建”增长点,决策层也把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眼光放在了“新基建”上。

  对此,中央决策层在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新基建”这一概念,重新定义了基础设施建设,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义为“新基建”,之后逐渐完善了“新基建”的概念和充实了“新基建”的内容,2019年7月把快速推进信息网络建设纳入“新基建”,到了2021年“新基建”概念已完全清晰,最重要的包含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是以新发展为理念,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水平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到了2022年初习在《求是》杂志上发表重要文章再次强调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上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化的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到“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包括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进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发展;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升级;数字化的经济已步入我们国家的经济生活的所有领域,正担纲推动中国经济复苏和高质量增长的重任。

  很显然,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快速向基建强国迈进的十年,中央政府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发力“新基建”,不仅加速推进交通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更取得了新突破;尤其是加大了对“新基建”的引导和投入,形成了促进新基建发展的各种有利社会氛围,使我国新基建无论是投入总额、产出规模,还是产业经济、社会综合效益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释放,也显现出了新基建的强大社会经济动能,充分的发挥了新基建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总体说来,我国在新基建领域取得的成就可圈可点,成了中国复兴道路上一张张亮丽的名片和景观:

  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北京大兴机场、港珠澳大桥、上海洋山港自动化码头等标志性工程,见证了中国向交通强国迈进。比喻中国铁路、公路也在不断拓展延伸,增加约110万公里,可绕地球赤道27圈半;铁路投资累计超过7万亿元,增加里程5.2万公里,2021年底,公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55公里,比2012年增长24.6%;新建、迁建运输机场82个,机场总数达到250个,全国机场总设计容量超过14亿人次。最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当属中国高铁,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名片”,从2012年运营里程9356公里增加到2021年底的4万公里,现在各省会、地级城市绝大部分都通了高铁,从首都北京出发半日内可到达全国绝大多数省会以上城市。

  交通运输状况改观,大幅度的提升了生产生活效率,缩短了时空距离,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比如从交通运输部和民航披露的2021年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天约有6.9万艘次船舶进出港,2.68万架次飞机起降,快件处理接近3亿件。高峰时,平均每天铁路开行旅客列车超过1万列,高速公路流量超过6000万辆次,这一切真正让整个中国似乎成了一个“流动性”的国度。尤其交通运输改善,为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支撑,农村公路总里程从2011年的356.4万公里增加到2021年底的446.6万公里,10年净增90多万公里;1040个乡镇、10.5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的难题得到了解决,农民朋友“交通难、乘车难”现象基本消除,为农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提供了强大推力。

  尤为令人注目的是,中国新基建走出了国民,中老铁路、亚吉铁路、蒙内铁路开通运营,雅万高铁有序推进,比雷埃夫斯港第二阶段股权顺利交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成果,架通中国与世界各领域通畅的“桥梁”,为“请进来、走出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大幅度的提升了中国对全球的影响力。

  十年来,我国建设了一大批世界级的能源基础设施项目。比如总装机容量达1600万千瓦的白鹤滩水电站,是当今世界在建顶级规模、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后,多年平均发电量将达624.43亿千瓦时。还有福建福清兴化湾的59台百米高的白色风机发电站,是全球首个大功率海上风电样机试验风场,年发电量可达14亿千瓦时,还有2021年在兴华湾建成的全球第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已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我国核电技术跻身世界前列。同时,我国正全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能源安全体系,截至2021年底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3.8亿千瓦,比2012年翻了一倍,年均增速8.4%;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万千米,变电设备容量达到49.4亿千伏安,分别是2012年的1.7倍和2.2倍;全国油气管道里程达到18万公里,比2012年增长了1倍。此外,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规模也在不断突破,目前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绿色电力装机总量稳居世界第一;2021年底,风电光伏并网装机合计6.35亿千瓦,是2012年的近90倍。

  其一,在解决民众饮水方面取得了实效,解决了十多年前河北邯郸、邢台饮水氟超标问题,让百姓放心饮水。同时,南水北调工程全方面推进,工程质量过硬,在明渠、渡槽、隧洞等多种技术上显现出了世界一流水平;且中线一期全面通水,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北上,流经上千公里,解决了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地40多座大中城市280多个县(市、区)超过1.4亿人的主力水源问题。尤其,为沿线亿立方米,为受水区压减地下水超采量50多亿立方米,有效破解了南水北调沿线地区的“水荒”问题。此外,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致力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了农村“厕所革命”,逐渐完备农村设施,截至2021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其中,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90%。此外,目前全国范围内对农村里的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农村人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10多年来,我国信息通信业实现迭代跨越,建成全球顶级规模、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一是光纤网络接入带宽实现指数级增长,目前已达千兆,移动网络已由3G到4G再到5G的跨越。全国移动电线万个。全国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宽带”,宽带网速率提高近40倍,4G基站规模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建成5G基站达到161.5万个。

  二是数字经济、数字政府建设取得快速的提升。过去群众办事要跑多个部门,多花很多冤枉时间,效率低,目前许多地方都推行了数字政务服务,非常大地节省了百姓的办事时间和精力,也提高了公共服务的透明度,实现了信息数据充分共享。同时,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办公等互联网应用全面普及,移动支付年交易规模达527万亿元,发达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彻底改变了民众的生活习惯。

  三是互联网在生产领域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外网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培育较大型工业网络站点平台超150家、连接工业设施超过7800万台(套),工业互联网应用已覆盖45个国民经济大类;算力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全国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中,新开工项目25个,带动各方面投资超过1900亿元。2022年2月,“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通过将东部发达地区的数据,传输到西部算力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运算、存储,既缓解了东部能源紧张的问题,也给西部开辟出一条发展新路。总之,这一切既为我国数字化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石,更有助于促进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