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李志强建议:一体协同加快建设国家质量基础设施_新闻资讯_乐鱼官方是赞助了大巴黎|官方网站入口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全国人大代表李志强建议:一体协同加快建设国家质量基础设施

时间: 2023-12-21 21:10:13 |   作者: 乐鱼官方入口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记者秦海峰)“到2035年基本建成质量强国,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把加快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与2035年远大目标、基本建成质量强国一体协同推进尤为关键。”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民建山西省委副主委、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志强带来了《关于一体协同加快建设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建议》。

  当今世界经济环境更趋复杂,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步入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阶段,加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也更为迫切。加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是构建经济社会活动最佳秩序的重要工具,是国家治理乃至全球治理的基础工程;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质量竞争能力的基础保障;是推动科学技术创新的关键要素,是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平台;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有力抓手。

  对照高水平发展的迫切需求,我国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仍显薄弱、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全社会对加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的认知度不高,对它的战略性作用认识不够。加之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概念提出相对较晚,我国对其研究还刚刚起步,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它的建设和发展。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水平差距较大,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不少核心技术存在空白,受到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的体制机制有待健全,法律和法规不完整而且“老化”,协调机制不够健全、难以形成合力,竞争性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供给不足,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技术机构布局分散,协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不强,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领军人才、高端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国家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助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服务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技术协同性、契合度不高,NQI自身建设严重滞后,在助推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政府职能转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及在促进国际贸易、维护国家安全、参与全球治理等领域还难以协同跟进提供强有力的质量保证。

  一是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把一体建设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纳入国家战略规划。大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标准化战略,组建国家层面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将国家质量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纳入“十四五”规划,列入国家重大重点建设项目,支持纳入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和区域科学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基地建设项目。要把一体协同加快建设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与2035年远大目标、基本建成质量强国同步考虑、作出安排,编制《中国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2035》,整合全国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测试资源,形成新时代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的远景蓝图、中期目标和近期任务。

  二是进一步促进系统耦合,建立完善一体建设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保障体系。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属于“准公共产品”,需要强化政府公共干预,在法律、机构、队伍和经费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加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推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保持中央、省、市、县四级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系统完整,加快形成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

  制定《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条例》,强化法律保障。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多元筹集和保障机制,鼓励和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财税政策支持,将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列入财政重点支持专项,建立持续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建立完善的金融扶持、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科技计划持续支持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探讨研究和应用重点研发任务。

  进一步扩大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优质服务供给,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部署,面向实体经济,精准部署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技术服务链和资源链。加快培育标准化服务、计量测试、检验测试、认证服务等新兴质量服务业态,积极地推进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检验测试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和示范区建设。

  搭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及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助推中小企业和产业集聚区全面加强质量提升。创建“一站式”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打造质量服务综合体,推进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技术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设备设施向全社会开放。面向海洋、空天、互联网空间等军民通用领域,医疗健康、节能环保等民生领域,电力、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领域的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开展“+NQI”服务示范工程,加强“标准-计量-检验测试-认证认可”技术链条化设计、一体化实施和集成化应用。

  加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专业队伍建设,快速推进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测试领域的学科建设,稳健开展标准化工程、质量(管理)工程本科及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教育,设置中小企业标准化、质量培训资金专项。大力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方面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

  加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NQI”模式,促进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个性化定制等在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集成运用。

  三是进一步夯实三大支柱,一体深化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改革发展。科学界定中央和地方事权,加快建立统一管理与分行业、分层级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在地方政府层面也相应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尤其是在机构改革中,加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统一集中管理,保持中央、省、市、县四级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系统完整。正确地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合理划分公益性和经营性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和经营性相互配套、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加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建立国家和省级质量基础设施能力指数测评分析工作制度,全方面提升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测试能力水平。

  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推动建设标准化强国,持续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尽快印发实施《国家标准化战略纲要》,加快建设国家新型标准体系。围绕国家发展的策略需求,推进标准化与科学技术创新互动发展,谋划推进“智能制造标准2030—重点项目”,强化优化标准基地中心建设和布局,重点支持在中西部布局建设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国家标准验证中心、国家标准审评中心,组织并且开展重点领域国内外标准比对,研制高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基础共性技术标准,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研制,实施产业基础标准再造工程、乡村振兴标准化工程、未来产业标准孵化工程、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深化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

  紧扣国家发展重大战略和经济建设重点领域的需求,积极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立、改造、提升一批国家计量基准,加快建立新一代高准确度、高稳定性量子计量基准,加强军民共用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国家量值传递溯源体系。科学规划建设计量科学技术基础服务、产业计量测试体系、区域计量支撑体系。深入研究、广泛宣传国际计量单位制量子变革,启动“量子计量变革优先传递计划”,加强量子计量和传感等先进测量技术、测量方法研究和应用,研究编制量子化变革时代的中国计量发展的策略,开展计量基标准提升工程。加快国家标准物质管理和计量强制检定制度改革,加快制定一批计量技术规范,研制一批新型标准物质,推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升级换代。

  进一步完善国家合格评定体系,完善检验测试认证机构资质管理和能力认可制度,开展检验测试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建设,支持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实验室和质检中心,推进检验检测实验室数字化建设和资源信息数据库建设、开放和共享。建立全国统一的合格评定制度和监管体系,建立政府、行业、社会等多层次采信机制。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检验检验测试认证支撑能力。加快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提升强制性、自愿性认证供给质量,推动认证认可检验测试一体化、协同化运作,进一步推动整合、改制,做优做强做大检验测试认证机构。构建统筹协调、协同高效、系统完备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发展体系,推动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整体支撑能力。

  四是进一步强化开放联通,加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的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的国际交流合作,鼓励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企业积极加强国际交流活动。深度参与质量基础设施国际治理,积极参加国际规则、标准制定和国际组织活动。紧抓共建“一带一路”等有利契机,接续编制《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21—2025年)》,促进政策、规则、标准三位一体的软联通。加快沿线国家和地区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重点支持项目。

  积极实施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互认证书制度,推进国内外标准互认工程,主导发起绿色认证联盟等多边机制,在食品农产品、消费品、高铁等领域拓展多双边互认范围,推动检验测试认证与海外投资、产能合作项目紧密对接。建立国际标准化孵化库、中国标准化海外应用数据库和基本的产品性能指标国际标准对比数据库,推动我们国家更多关键技术成为国际标准。加快“走出去”步伐,不断的提高我国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的综合竞争能力,展示质量强国的形象,让中国标准、中国质量基础设施更好地走向世界,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