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与对策_房屋建筑_乐鱼官方是赞助了大巴黎|官方网站入口 
房屋建筑
房屋建筑

江陵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时间: 2024-02-17 17:34:50 |   作者: 乐鱼官方是赞助了大巴黎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具备极其重大的支撑作用。江陵作为有30个贫困村的县,经济基础比较落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极大地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尤其是改变公路、电力、水利等设施的现状,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江陵县共有乡镇、管理区10个,行政村199个。至2015年底,全县共有公路里程1719公里(含高速公路),公路网密度166.6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农村公路1586公里,农村公路桥梁241座、5809.88延米。在已建成的通村公路中,公路网技术等级结构不尽合理。其中,一级公路有一定缺口,技术等级级配有一定落差,县域干线公路亟待完善。部分国省道干线仍是断头路。二级以下公路比例比较高,占全县公路里程的92.3%。县乡和建制村缺乏进一步连通,路网整体效益难以发挥。县道与国省道、乡村道与县乡道之间连接不畅的状况任旧存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受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存在诸多问题。如预防性养护滞后,加剧了公路损坏,危桥改造、安保设施建设任务艰巨,路渡改桥造价高,实施困难。

  经过第一、二期农村电网改造,江陵县现有110千伏变电站2座,主变4台,主容变量131.5兆伏安;35千伏安变电站公用9座、专用一座,主变18台,主容变量120.95兆伏。10千伏安线千伏安公用线千米。目前,全县配网建设相对滞后,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一是配网建设投资有限,配网网络电源点的建设落后于新农村发展,供电“卡口”现象严重;二是中低网配网投资较少,设配老化严重,故障频繁,供电可靠性较低;三是供电半径超标,低电压现象普遍,供电质量得不到保障;四是配网结构单一,以“单幅射”方式为主,不具备负荷转供能力,无配网自动化功能,没有满足n-1标准。

  “十二五”期间,江陵县共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2.7亿元投入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饮水安全工程,民生水利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先后开展了观音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中小型河流治理、小型农田水利、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建设,完成疏挖渠道682.02km,衬砌渠道429.16km,新建涵、闸、农桥、灌溉站、进排水口等田间配套建筑物共16144座,解决了14.39万农村居民,2.5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但是,由于后三峡时代及长江主航道南移,导致长江同流量下水位降低,大型灌溉设施自流引水受到严重影响,原有自灌的农田,受水位降低的影响,不得不采取提灌才可能正真的保证用水,这就需要修建小型提灌站、输水渠道等配套设施来解决灌溉。加之防洪基础设施薄弱,调蓄能力弱,投入严重不足,管理工作极其落后,导致农民负担加重。同时,长江北岸筑坝拦淤江段泥沙淤塞严重,部分水厂供水矛盾一天比一天突出。加之水厂管理的权责不明确,供水水质普遍不达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只运行,不保养,使已建成的供水设施得不到养护、维修,日益老化,供水质量得不到提升,个别农村供水工程变成“短命工程”。

  一是资金投入来源不足。虽然各级每年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不少,但相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来说还远远不足。国家、省每年通过预算内和专项资金进行了扶持,重点进行了大中型灌区、饮水安全、小农水、村级道路整治等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但农村公路、饮水安全和农田灌溉等困扰制约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农民饮水安全和农田灌溉得不到解决,要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必须继续加大资金的投放。

  二是对基础设施的管理不够,市场化运作还还没起步。对农村基础设放的管理大多分布在在对设施的实物管理,对已有的设施没形成资产的市场化经营模式,基本为无偿服务、无偿供给、无偿使用,致使供给越多,需求缺口越大,实现扩大再生产就越加步履维艰。因此,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势在必行。

  三是基础设施老化,保障能力变弱。大部分农村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续建配套任务重;渠道标准低,倒塌淤积堵塞严重。由于缺乏维修资金支持,致使一部分基础设施不能发挥正常作用,一些处于半瘫痪状态,或者是使用效率较低。

  四是规划设计缺乏前瞻性,不能够满足当前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由于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以及强有力的措施保证,设计时往往只考虑到当前的利益,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超前意识不强,致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远远不能够满足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在存量上与农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增量上也不能够满足农业发展的要求,表现在设施建设工程规模小,骨干工程少。

  当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不能满足提升农民收入的需要,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瓶颈”。“十三五”时期,如何采取比较有效措施,创新农业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建议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先行资本”,因此,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强服务和引导,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来抓,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实行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创新。对国家和集体投资的基础设施,在确保安全、有效运行、发挥效能的前提下,能采用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引入竞争机制,引导当地业主或农民承包经营,实行市场化管理和商业化运作,以缓解设施在运行中的各种经费的不足。对村级小型基础设施可引导组建各种合作经济、股份经济、股份合作经济等形式,实行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如饮水安全工程,通过走市场化道路,不但可以解决群众的饮水安全难题,而且还能减轻群众负担,企业得到发展。

  三是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之路。其一,按照谁享受、谁负担和自愿的原则,引导农民或民间投资主体自主投入。运用联村联建、联户联建工程,实行共同管理,共同经营,共同受益;也可实行政府搭台、业主开发、农民参与、滚动发展,实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其二,通过招商积极争取外来投入。为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要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慢慢的变多,由于目前农民承受力不强,农业效益不高,全部让农民进行自我修建很不现实。为此,必须改善服务环境,加大招商力度,争取项目资金和项目扶持。其三,通过上级在各乡镇的农业项目实施,整合资源,实行基础设施建设捆绑进行。

  四是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发展农村基础设施。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时,应坚持和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抓住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核心问题,发动群众进行集中治理,并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建设项目入手,做到乡镇有重点、有特色,杜绝面面俱到。针对迫切地需要,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方法,科学合理地使用有限的建设资金,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减少资金的闲置使用。

  五是明确重点,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加强建设。由于资源和要素的约束,不可能同时发展所有的基础设施,因此一定要坚持重点发展,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急需解决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上,防止出现资金分散,处理问题不力的问题。做到建设一个,发挥最大效益一个。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